美国一个城市有多少学区?
在美国做过两年多本科招生。以加州为例,州内各个社区学院有一个总的系统,称之为“The 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这个系统下面分为8个县(类似中国的县)的分校,每个分校管理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学校;而一个学校一般又分为好几个校区(类似国内的院系)。比如我所在的旧金山湾区的某学校,总共有5个校区,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教学楼,但所有的校区只有一个校务处和一栋宿舍楼。
每个学期开学和结束时,都要统计各学校的入学人数,计算平均入学率(student persistence rate)以衡量该学校的教育质量[1]。为了计算方便,将每个学期按自然月划分,每个月平均入学率=(月初总学生数+月末总学生数)/2。 比如一个学期初有600个学生注册,学期末有490个学生注册,那么该学期的平均入学率为73.5%。如果一个学年的4个学期都以相同的幅度下降,则该学年该学校的平均入学率为73.5%*4=294% (注意这里不是乘4也不是除4!)。如果该学校想获得好的系统排名(系统每季度对每个学校的排名依据是这个学校的平均入学率减去某个基准值再除以该学校的总学生数)就必须维持甚至提高这个比率。
通常来说一个学校的平均入学率的升降与该校学生的种族构成、家庭平均收入情况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学校的国际生比例高,经常会有学生因无法适应学术压力或者语言困难而退学而影响平均入学率。 如果想要提高平均入学率,学校可以通过招收更多本地的学生或者降低入学标准来吸纳更多学生。前者会使得学校更富有多样性(diversity),后者会降低学生的平均SAT成绩,从而让校方在系统里的排名上升。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结果都是学校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在中国和美国教育体制中,都讲究因材施教。在美国的K-12教育阶段,由于公立学校系统规模经济的影响,一般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来决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很难针对个体的需要来调整。如果有个别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则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安排额外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专门辅导。这种资源在公立教育系统里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通过参加私立学校或者补习机构来获得额外的照顾。
到了大学阶段,虽然普遍实行自由选课制度,但是不同学校之间对学生基础的要求相差甚远,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要求比中国的高考还要高。对于国际学生而言,即使英文良好,也常常因为英文水平的问题无法选择高水平的大学和专业。很多时候,学生选择学校就如同中国中考和高考一样,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不同的学校,然后在这所学校里实现自身能力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