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什么无蛇?

奚翎晖奚翎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起新西兰,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清新的风景、适宜的生活、绵羊……然而,如果你去过新西兰,一定会对那儿一个罕见的景点印象深刻:一处无蛇区。

在新西兰的鲁阿佩胡火山口附近,有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当地人称其为“蛇屋”。这个不很大却很奇怪的博物馆里,珍藏着770多条蛇的标本,其中大多数是产自新西兰的短尾蝮蛇。这也是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短尾蝮蛇,长达2.7米;也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小的短尾蝮蛇,体重仅54克。另外,还能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毒蛇和恶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馆内墙上的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道:进入此馆,请将所有蛇类野生动物放归原位。原来,在新西兰,除了少数几个岛国,岛上的蛇类动物几乎都被消灭了。

怎么消灭了呢?这还得从新西兰人讨厌蛇开始说起。当时,欧洲人刚刚踏上新西兰土地时,就被这儿奇异的景色所着迷:草木茂盛、野兽频现。然而,不久后,这些欧洲人就开始抱怨:这儿太乱了,没一点秩序。后来,新总督来到新西兰后,立即出台了一项法案:让新西兰有秩序,干净又卫生。于是,一场“灭蛇运动”在此后迅速展开。

那时,新西兰人发现,屋前镇子上几乎每条蛇都有剧毒,而且蛇类数量之多,令人震惊。人们采取了种种手段来灭蛇。新总督的女儿阿德莱德公主,曾兴致勃勃地到奥克兰岛旅游,不料却掉进了陷阱,受了伤。在后来的旅行中,她见蛇就杀。另一位英国旅行家霍夫曼,在新西兰流浪时,也杀死了很多蛇。连当时的小男孩儿也学坏了,经常拿木棒打蛇。据统计,一场战斗下来,消灭一窝蛇常常用去3斤木棒。蛇类遭遇残害,大多惨不忍睹。

然而,这样的“灭蛇运动”并未持续很久。因为没过多久,蛇就太多了。后来,一位农民发明了一种“特制秸秆套”,套住蛇头,将其慢慢饿死。这方法后来被大量采用。而事实上,只要把蛇摔死或烧死就行了,没必要这样折磨它们。之后,又出现了专门抓蛇的人。这些人靠抓蛇谋生,常常用各种陷阱捕捉蛇类。然而,这些蛇有时仍会被抓蛇的人摔死或烧死。

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迅速发展,蛇类野生动物逐渐被人们接纳。1999年,人们最终把短尾蝮蛇承认为新西兰的国蛇。然而,对广大新西兰人而言,对蛇类野生动物的态度始终存在。在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短尾蝮蛇的悲惨遭遇,看到了人们对蛇类动物的怜惜,也看到了新西兰人的环保意识。或许正是这种意识,才保住了新西兰的洁净,也保住了这个国家的无蛇特性。

小贴士:如何防蛇咬?

蛇是喜温动物,白天一般潜伏在草丛或树丛,傍晚和夜间出来活动,一般游动于离地一米的草棵及树梢上。

蛇最怕的除了剧毒的蛇牙,还有一个是臭臭的鞋子。因为蛇在没有草木凋谢的冬末春初,常钻入人的靴子中蛰伏,所以古人曾有“闻鞋生惊”之说。如果你在某段森林中行走时,鞋袜有异,拔出鞋袜时又有腥臭的蛇尿气味,那么就要提防有蛇,特别是毒蛇会盘踞在你的袜子里。

但是,如果不幸被蛇咬了,也不要惊慌失措,最好刺激被咬地方的周围,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通。然后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催醒昏迷的蛇毒患者。或用解蛇药涂敷伤口附近使其解毒。被五步蛇、铅毒等蛇咬伤后,局部会产生剧痛、肿胀,若经过10秒钟以上才感到疼痛,这证明蛇毒已经透过皮肤伤了经脉。这时,应迅速用手帕、毛巾、布条或结实的塑料袋缠在伤口的上方(不宜缠在伤口下方),以防蛇毒蔓延。同时,用棉花或纱布蘸取醋液涂敷伤口。若被响尾蛇咬伤,务必迅速将伤肢穿着不透气的袜套或绑紧身布条,以限制蛇曲蠕动而造成的淋巴静脉血液逆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