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博士为何不能留?
这问题似乎有点久远了,但最近正好有个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 以前在谷歌的时候,我们部门招过不少PhD,虽然主要岗位是工程岗(系统架构,网络,运维),但也有过做算法的。其中就有两个是来自哈佛,一个来自普林斯顿,还有一个来自哥大的。
先说说这个从哈佛来的同事吧。人很聪明,能力很强,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商业的理解和行业经验。他在哈佛读的是CS的硕士,PhD的方向是数据挖掘。来公司之后,我们安排他去研究最火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当然他也很高兴,因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继续做研究了。然而,问题是他没有真正做过任何工业上的项目,不知道AI或者ML技术在工业界面临的问题,更不了解其他技术(比如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网络)在这些项目中的作用。
举个例子说说他对问题的理解。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同事一起做个项目,我看着他们讨论问题,突然看到这个哥大毕业的同事说了句“其实我们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然后这个哈佛的哥们马上说“哇!原来还可以这样解决啊!我怎么从来没想过!你是怎么想的!?太牛了!”后来这个项目很快上了正轨,两个Phd的奇思妙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项目的进展比预计快了很多。
再来说说那个从普林斯顿来的同事。人在普林斯顿读的是工研院数学系,PhD是搞运筹优化的。到公司之后也分配给做AI的项目,当时正好遇到了Youtube的推荐系统问题,老板让我和这位新来的PhD一起弄。于是我们从原理上阐述了Youtube可以通过修改推荐策略的方法来提高点击率,并给出了具体的步骤。老板看了我们的paper之后非常高兴,把我们提交的版本放到公司的网站上,并且向总监级以上的员工发了内部邮件推广。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天,老板又发邮件给我们,说总经理认为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有偏差,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让我们重新分析一下再做报告。我们知道,如果按总经理的意思重新做的话,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有顶级名校的背景。但问题是这种报告重做的过程越高级越好,这样反而会让一些初级的员工产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才会导致结果不正确。所以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按领导的想法重新来做,而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写了final report。不出我们所料,我们最终的report被老板以邮件的方式推送给了所有员工,大家看到最终的结果都是“基于XXX方法和模型,通过XXX步骤,最后得到了YYY% 的提升”。 从这两件事情上我可以总结出两点经历:一是名校PhD并不代表着可以无缝接入工业界的项目,除非有特别的机缘;二是只要有能力,从名校出来的人也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