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访学还是留学?
这个问题好,我正好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国外博士后项目的文章,直接拿来知乎吧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在国外进行投资和建设,这势必导致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贸易及法律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博士后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其培养体系是否科学有效,对于这样一类新近出现的人才而言,又是如何做到与世界一流水平保持同步呢?
一.世界博士后发展现状 1984年,在联邦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举行的《欧洲科学院院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博士后研究计划”的概念。目前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各国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被收入到《牛津词典》中,其定义为单位或组织提供的暂时性高薪职位,旨在为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他们能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由于可以不受学科领域限制而在感兴趣的业务范围内自由地展开工作,加上丰厚的工作报酬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博士后成为众多年轻科学家眼中的理想职业生涯选择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目前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500多个独立的研究机构,拥有超过70万名在校生以及28.5万名毕业生,每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超过了60万个,这些数据都在表明博士后研究计划在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科研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迅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二.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尚未建立独立的科研经费支持体系,我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际上承担了“免费劳动力”的角色,他们通过承担相应的行政性任务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并通过参与项目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报酬。
自198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并建立了集“流动、派遣和合作”三种形式为一体的用人机制;1988年,原国家科委先后发布了《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和《博士后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博士后的选拔条件、管理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90年,原国家科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成立了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负责博士后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并确定了“优化结构、严格控制、提高质量、适当扩大”的招收原则。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博士后制度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显现。2002年,人事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和改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有关政策的通知》,使从事博士后研究活动的研究人员获得了与原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薪酬待遇;2014 年,人社部进一步下发了《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从博士后人员的选拔聘用、站中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范。
三. 博士后项目的优势 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博士后项目在吸纳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清华大学为例,在过去的五年里,校本部共录取了700余名博士后,他们在清华度过了宝贵的研究时光并最终大部分都留在清华任教或在其他高校任职。除了可以获得可观的报酬和支持外,能够入选博士后项目也意味着申请者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并获得国际认可。
第一,优秀的科研人员。能够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意味着申请者在学科领域具有领先的科研地位和成果,这些都将有助于实现申请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完善的待遇保障。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在编教师同等的待遇,且满足条件的可获得相应补助。同时,学校还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博士后缴纳保险,并提供优质生活和工作环境。 第三,广阔的职业前景。在完成博士后科研之后,可申请转为副教授或者教授在职继续深造,也可申请晋升其它教学岗位如讲师、助教等,还可以申请转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其他方向的研究。 第四,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清华大学提供全脱产、非脱产以及周末班等多种学习方式供不同需求的学员选择,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 第五,优质的教学资源。清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服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后,将获得由清华大学颁发的专业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