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法律为什么严格?
1965年,新加坡刚从马来西亚分裂出来时,犯罪率非常之低,因为独立前就是英国殖民地,社会风气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严肃。但独立后的20年里,犯罪率急剧升高,到80年代已经高居亚洲第一。 为了惩治犯罪,改善社会治安,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俗称“暴力的、酷刑的、死刑的”刑法;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监察系统来监督法律的实施状况和效率,并辅以强大的执行力量。还有“陪审团制度”(只有公民才能成为陪审员)、“法官独立审判权”(总统不能直接干预司法)等机制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新加坡的法院系统分为三级:初级庭、高级庭和最高法院。刑事案件由检察官代表政府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检方认为罪行严重,就会请求判被告人入狱或绞刑。 在一级级层层审理的过程中,律师的作用非常大。他们可以在法庭上出示任何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证据,任何有利于当事人的证言都可以被采纳,无论是否与案情有关,证人都有可能被盘问。而辩方证据一旦受到质疑,法官就有权力要求警方进行补充调查。虽然警方通常会在案件侦查阶段就收集到足够的定罪证据,但是到了庭审阶段,由于双方证据都可能会被挑出漏洞,甚至法官会依职权调取新的证据,所以判决结果往往存在很大变数。 对于重罪,二审判决结果基本上维持原判,上诉成功率很低。对于轻罪,二审也可能改判无罪。在新加坡并不是“一锤定音”“铁案如山”,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当然,新加的严刑峻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刑事案诉讼周期长、费用高昂,部分犯罪人为了尽快结案接受宽松处理而选择认罪,导致刑事犯罪率虽然下降,却出现相对增幅反弹。严苛的刑罚可能导致一些人出于恐惧而自愿选择认罪,使案件的真实情况无法在法庭上得到还原……不过,这些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毕竟,“平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