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B课程多久了?
1、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IB课程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欧洲和美国一些顶尖大学想为自己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但又不想限制学生的自由。于是他们设立了两种能力测试——SAT和ACT以及两个入学作文,要求申请学生必须参加这些考试并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最初的设计思想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IB体系。除了对考试成绩和作文的要求外,现在学生们还需要完成6个学科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30门科目里的3门选修课,每个学科至少学3门必修课程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此外还有核心课程、拓展性论文和知识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课程等。 这6个学科的划分是基于现代高等教育中对知识的分类而设定的。比如理科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这4门学科的课程并达到相应标准才能顺利毕业。文科生需要学习语言与文学、历史与社会、数学与统计及艺术这三个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
虽然每个IB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特点开设不同科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上述六个学科内的三门主干学科以及三门选修学科的学习才能毕业。 目前,IB在全世界138个国家共设有1193所学校,在校学生79.2万人,来自60多个民族,100多种文化背景。在中国就有50多所国际学校开设了IB课程。它在全球教育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作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之一,它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深受世界一流名校青睐。 什么是“全人教育“呢? IB认为,人的本质是完整的、统一的人,因此教育也应致力于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这个 “人”不仅是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也是具有良好情商和人格魅力的完整个体。为此,他们在教学和学习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除必修的3门高等水平课程(HL),其余都是选修课程,学生在选修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将来想学的专业方向来选课。 授课老师由外聘专家教授和本校老师共同担任,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懂得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学术知识还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他们都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除了上课外,学生们还要进行课外活动(CAS)。这是每门IB课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指定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必须在社区服务中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要表现出自己对于他人的影响力。
总之,在IB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最终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就读。